新闻资讯 news真实、正向、传递价值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 > 家具知识

古代书房为什么叫“斋”?何谓“斋”?

作者:质尊家具 来源:质尊家具官网 日期:2019-09-18

书房是现代知识分子家庭必不可少的空间,但“书房”其实是现代流行的叫法,古人大多喜欢用斋、堂、屋、居、室、庵、馆、庐、轩、园、亭、洞等字来命名书房。

古代书房为什么叫斋
如蒲松龄的“聊斋”、纪晓岚的“阅微草堂”、刘禹锡的“陋室”、陆游的“老学庵”等,其中“斋”是古人书房最常用的字之一。
在强调“忠厚传家远、诗书继世长”的古代,书房文化自然也颇受重视,那么,古人的书房什么样?都是怎么布置的?
古人最理想的书房什么样?
“室雅何须大,花香不在多。”
“斋”为什么会成为古人书房最常用的字之一?何谓“斋”?
东汉许慎《说文解字》释称:“斋,戒洁也。”
言下之意是,斋乃清心洁净之处,包含着恭敬、寡欲,而这正是古人读书时所追求和要达到的最高之境界——清静雅致,避尘绝俗,一心向学,饱读诗书,修身养性。
追求这种境界的古人,其书房一般都很简单,没有过多陈设。

古代书房为什么叫斋
唐代诗人刘禹锡《陋室铭》即称:“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,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。斯是陋室,惟吾德馨。”
书房虽然简陋,但有琴弹,有书看,可避尘俗之扰,能免公务之累,这就足够了,所以,刘禹锡引用孔子的话说:“何陋之有?!”
古人书房因“陋”出名的不少,如白居易居住、学习兼用的“草屋”,简陋得甚至寒酸,他在《草堂记》中称:“木斫而已,不加丹,墙圬而已,不加白,砌阶用石,幂窗用纸;竹帘纻帏,率称是焉。”
大概意思是,造房的木材只用斧子砍削,不用油漆彩绘,墙涂泥就行了,不用石灰粉白,砌台阶用石头,糊窗户用纸,竹子做的帘子,麻布做的帐幕,一切简简单单。
古人不但不求书房豪华,也不在意书房的面积有多大。
南宋文学家陆游在《新开小室》诗中说:“并檐开小室,仅可容一几。东为读书窗,初日满窗纸……”
新辟这间“仅可容一几”的小书房时,陆游已年逾八旬,但陆游对小屋相当满意:“窗几穷幽致,图书发古香。”
明代文人归有光的书房“项脊轩”也以“小”出名:“室仅方丈,可容一人居。”
即使皇家书房,也并非以大为好。
如清乾隆皇帝位于故宫养心殿内的书房“三希堂”,仅八平方米。

古代书房为什么叫斋
三希堂
虽然古人不追求书房的豪华和宽敞,但对环境颇为讲究。
以“项脊轩”来说,这是一间百年老屋,门朝北,还漏雨,归有光并不介意其又破又小,但对周边环境丝毫不将就,他亲自动手,在庭院内栽植兰、桂、竹、木,将书房外部环境改造得十分幽雅:
“三五之夜,明月半墙,桂影斑驳,风移影动,珊珊可爱。”
同样的,刘禹锡的“陋室”外也是“苔痕上阶绿,草色入帘青”,白居易的“草堂”则建在风景优美的庐山,选址在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,“其境胜绝,又甲庐山。”
从上述名人书房可以看出,古人心中的理想书房其实就是“室雅何须大,花香不在多”,所以,这句话常被古人书成楹联挂于书房。
 古人喜欢如何布置书房?
“麈尾唾壶俱屏去,尚存余习炷炉香。”
古人的书房追求一个“雅”字,一桌一椅一盏灯,再有几架书,足可成书房,但要想让书房雅致脱俗,爽心悦目,就不是简单的事了。
清代文人李渔曾提出:“安器置物者,务在纵横得当,使人入其户登其堂,见物物皆非苟设,事事具有深情。”
古人的书房中,除了桌、椅、橱、灯和笔、墨、纸、砚……


这些基本物品外,往往还会添置几榻、乐器、香器、水器、字画、古玩、珠玉、盆栽等。
古代一般人家的书房大多只是“一桌一椅一盏灯几架书而已”。
在此之外,惟香炉、盆景、匾联三物最为古人看重。
这从宋元以后的文人绘画中便可以看出,如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南宋佚名绘画《人物图》,书房中的摆设就比较简单、清爽,最突出的,是前面居中的那盆鲜花,后面屏风上挂有自己的“写真照”。
三物之中,又以香炉为古代书房必不可少。
焚香,是先秦时已形成的生活习惯,与饮茶一样,后来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生活方式,人称“雅习”。

古代书房为什么叫斋
焚香的用途和妙处不少,一炷香烧完可以知时辰,此即清朝文人袁枚所谓:“寒夜读书忘却眠,锦衾香烬炉无烟。”
香还能安神,给空气消毒,净化室内环境。

古代书房为什么叫斋
明高攀龙《高子遗书·山居课程》称:“啜茗焚香,令意思爽畅,然后读书。”
值得注意的是,在古人的书房中,必备之物还有一张几榻。
古人为什么爱在书房中放榻?

古代书房为什么叫斋
明文震亨《长物志》“几榻”条称:书房中放榻“必古雅可爱,又坐卧依凭,无不便适。”
全国统一服务热线:400-770-1770  18937175195
官方网站:www.zhizunjiasi.com